巴西地理统计局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加速渗透巴西工业领域。过去两年间,应用人工智能的工业企业数量从1619家跃升至4261家,增幅高达163%。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巴西工业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也折射出巴西企业在全球竞争环境下的应用人工智能的生存与转型压力。
巴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瓶颈与挑战
北京“新华财经”网9日报道,巴西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41.9%的工业企业在运营中采用了人工智能,而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16.9%。巴西地理统计局主题研究经理弗拉维奥·若泽·马尔克斯·佩索托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是这场技术扩散的关键。“人工智能已不再只是技术前沿的代名词,而是企业日常运营和竞争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佩索托说。
人工智能在巴西工业中的应用,正在由浅层的辅助工具,逐步走向深度集成。与此同时,流程自动化、数据挖掘、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功能正进入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巴西国家工业联合会调研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型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加大人工智能投资,重点集中在智能制造、供应链优化和客户服务等领域。
这种快速扩散不仅改变了生产流程,也正在重塑企业的管理逻辑。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的引入迫使传统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否则在全球化供应链中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然而,巴西工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巴西地理统计局调查显示,78.6%的企业认为高昂的技术成本是阻碍,54.2%表示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
此外,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也引发了业界担忧。据英国《卫报》报道,拉美多个国家正在迎来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其中不少项目选址在水资源紧张地区,引发对水、电等基础资源消耗的质疑。
巴西社会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圣保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分析,人工智能短期内可能加剧就业结构性不平衡,部分低技能岗位恐受到冲击。
圣保罗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研究所预测,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普及将在未来五年推动巴西GDP额外增长1%至1.5%。
但这种增长潜力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和区域平衡发展。世界银行在最新的《数字经济展望》中指出,巴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工业企业更容易获得新技术,而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则在网络覆盖率、专业人才和金融支持方面处于劣势。
国际横向比较中,巴西人工智能应用虽增长迅猛,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
与此同时,行业专家呼吁在绿色转型中把握新机遇。荷兰合作银行在《2024全球工业观察》报告中指出,未来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效率上,还体现在碳足迹和可持续标准中。若巴西能率先在绿色能源驱动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取得突破,将可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竞争优势。
巴西与中国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加强交流
今年以来,巴西与中国进行了多项交流合作,为本国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据北京《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彭博社报道,本月初,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发表声明称,已同意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投资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建设、采矿、农业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中新网报道,9月,中国驻巴西使馆与巴西全国科技厅长理事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巴科创之路”暨人工智能与科技园区政策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表示,“中巴科创之路”活动形式新颖、内容扎实,搭建起了巴方科技机构同中国驻巴西使馆共同推动两国科技交流、促进两国合作提质升级的新平台。
大陆央视新闻报道,5月,由中巴两国有关机构联合举办的金砖国家人工智能高级别论坛在巴西利亚举行。论坛分为三个议题,分别是数据经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创新、科学与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赋能行业数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