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能从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学到什么?巴西作者近日刊文指出,许多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那里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巴西能从中学到什么?必须承认,东南亚地区更为便利:航班选择更多,换汇服务和旅游套餐随处可见,而且对说外语的人提供更好的支持。
北京《环球时报》编译巴西作者拉斐尔·恩里克·泽贝托7月28日刊发在巴西《论坛》杂志的题为《亚洲旅游业对巴西的启示》的文章指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领先,有像故宫、长城等这样的名胜古迹,仅凭这一点,就确保了持续不断的国际游客量。然而,中国政府更进一步,大力推广一些鲜为人知的旅游目的地和主题路线,如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张家界和西双版纳等自然美景,以及“红色旅游”。
文章指出,在中国旅行非常方便,得益于其安全性和高水平的基建,包括现代化的机场、高速铁路和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在大城市,乘坐地铁几乎可以到达大多数旅游景点。在新冠疫情前,在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大批海外游客。在疫情期间“消失”的海外游客现在又回来了。为了推动这种回归,中国政府扩大了享受免签过境政策的国家名单,并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其中包括自今年6月起对巴西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免签政策。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方便巴西人到访,比如恢复了全球最长的单次经停航班:经停马德里连接北京和圣保罗的航线。
文章称,在中国,国内旅游行业非常重视地域文化。游客穿着传统服饰、拍摄专业照片以及品尝当地美食的情况很常见。这种模式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许多中国人在海外也期望有类似的体验。因此,展示巴西特色美食、民族多样性、手工艺和地方服饰的巴西宣传活动,可能会在中国产生巨大吸引力。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稳步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
据北京“中国日报网”28日报道,除了“中国游”,“中国购”也获海外游客青睐。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以及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支付方式不断优化,从北京、上海到成都、重庆的许多城市都能看到“买买买”的海外游客。
安赫尔·奎多和法比奥拉·茹宾是一对来自西班牙的夫妇,曾在大约20年前去过中国。最近,他们又在中国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旅行时光。到中国后,他们抑制不住“买买买”的热情,购买了新的背包、耳机、不少科技产品还有一些书籍。
“我给我的朋友们都发了信息,告诉他们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次出乎意料的美好经历。这里不仅十分安全,而且非常干净卫生。”夫妇二人赞不绝口地说,“(在中国)购物便宜了许多。我百分之百推荐大家到这里,尝试一下全新的中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