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持续高位运行的趋势背后,是巴西农业稳产扩量与全球市场格局重塑的交汇,也反映出巴西在国际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上升。
北京“新华财经”27日报道,“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为巴西出口提供了空间,但这种局面并非能长期维系。”巴西农业咨询机构AgRural首席分析师安德烈·佩索阿指出,巴西未来的出口策略将决定其在全球供应格局中的可持续地位。
巴西收获中国“结构性需求红利”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为1062万吨,占中国当月大豆进口总量的86.6%。这一数据不仅高于去年同期的973万吨,同比增长9.2%,也接近2021年6月所创下的单月历史纪录。
同期,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为158万吨,占中国当月大豆进口总量12.9%,虽然也同比增加20.6%,但仍远低于巴西。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3186万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1615万吨,两国对华大豆出口合计占据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8%以上。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征关税引发贸易摩擦,业内普遍预计巴西将收获中国“结构性需求红利”。
巴西农业咨询公司萨夫拉斯-梅尔卡多公司近日发布的展望报告指出,由于北美港口发运放缓,美国国内对环保燃料的大豆压榨需求上升,中国进口商在价格与交货保障方面更倾向于采购巴西大豆。
该机构农业分析师路易斯·费尔南多·阿罗约认为,巴西当前的出口优势并非完全建立在“机会主义基础”上,而是“结构性供给能力增强”的结果。
收割窗口与汇率走软提振巴西大豆竞争力
据巴西国家供应公司统计数据,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1.475亿吨,相较上一作物年度产量减少4%,但得益于气候改善与部分地区复种措施,产量仍保持历史次高水平。
本收割季,巴西马托格罗索州与马托格罗索南部产区提早收割,港口发运集中于4至6月间;叠加此前中国港口因检疫造成的延迟清关现象,这种“跨月效应”使部分本应分散在4、5月的到货被顺延至6月,推升了6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数据。
此外,雷亚尔兑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也提升了巴西大豆的国际价格竞争力。7月中旬,美元兑雷亚尔汇率一度升至5.58,为近两个月新高,促使巴西出口商加快发运和报关节奏。
咨询公司AgRural本月中旬预测,2025年7月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870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36万吨。
但是,业界也不乏担忧的声音。巴西国家谷物出口商协会数据显示,尽管国际订单活跃,但受雷亚尔兑人民币汇率走强及港口运费高企影响,巴西大豆FOB价格的对华吸引力在一定程度遭到了削弱。
结构重塑与风险分散成核心议题
尽管6月大豆出口数据增长显著,但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总量同比下降,考虑到全球库存充足与需求预期波动,巴西专家提醒第三季度后出口节奏或趋于放缓,大豆贸易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正在上升。
圣保罗咨询机构Safras&Mercado分析师路易斯·费尔南多表示,今年前六个月巴西累计对华出口大豆3186万吨,同比下降7.5%;相反,美国同期对华出口则增长33%,达1615万吨。
彭博社7月初援引分析称,巴西面临中长期大豆价格波动、贸易政策调整与气候极端化等风险,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迫在眉睫。
据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统计,2025年前五个月,巴西对欧盟和东南亚的大豆出口呈现小幅回升趋势。其中对荷兰出口同比增长11%,对越南增长6%。
“对我们来说,不能只看一个月的数据,而是要看结构趋势。”圣保罗农经研究院研究员卡洛斯·梅洛表示,“稳定中国市场、推进与东亚国家的长期农贸协定,是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农业贸易分析员卡洛斯·卡瓦略表示,当前正推动与东盟国家达成更明确的植物检疫标准协调,以减少非关税壁垒。
在外交层面,巴西政府也在努力深化对华农产品合作。2025年5月,中巴双方在北京举行的第七次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会议上,农业与粮食安全议题被正式列入双边合作议程。据新华社报道,中方重申“稳定农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方针,巴方则提出加强产地溯源机制与绿色认证合作。
随着全球大豆需求不断增长,中美贸易格局演变持续牵动市场,巴西正处于“全球供应枢纽”向“稳定战略出口国”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如何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效率、深化多边合作、强化出口产品附加值,将决定其在未来全球粮食市场中的角色和话语权。
正如巴西农业研究公司粮食政策研究员玛丽亚·埃莱娜所言:“巴西已是全球农业巨人,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复杂国际格局中拥有议价能力,而不仅仅是供应能力。”
业者:中巴两国智慧农业合作值得期待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有人指责中国从巴西进口更多大豆,导致了“巴西热带雨林的退化”。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主席安德烈·纳萨尔对此表示:“这种论调由来已久。事实是,早在2006年,巴西就实施了“亚马孙大豆禁令”,以确保在这一地区的大豆生产只能在现有的农业用地上进行。我们的大豆行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供应链监管系统,专门用于监测亚马孙地区的大豆种植情况,并鼓励只在过去已经开发的区域进行生产。这项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目标就是尽可能减少对雨林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这没什么可担忧的。”
纳萨尔表示:“中巴两国在大豆领域开展智慧农业合作很值得期待。首先是农业技术,中国在种子等技术研发方面有很大潜力,且能和市场上已有的企业形成互补。我们非常期待开发出更高蛋白、更高油份的大豆品种,以实现大豆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我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在这一领域成为引领者。此外,中巴两国在大豆物流方面的合作潜力也值得进一步挖掘,尤其是铁路运输方面。中国企业如果能参与这一领域,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