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拉绿色发展成全球南方合作范例
发布时间: 1752627074949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2627074949

上海外国语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张维琪16日在北京《环球时报》刊发文章指出,中拉绿色发展成全球南方合作范例。文章摘编如下:

作为中国对外产能合作的新兴领域,绿色能源合作以中国相关创新优势为基础,涉及能源转型、低碳技术产业等。而拉美国家的国情各异,各国在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但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等事务,积极推动自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可以说,中国与拉美在绿色能源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围绕绿色能源合作,中国为拉美当地向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绿色能源合作与达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紧密联系,事关人类的生存发展。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启动已近10年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出发,设定了2030年将要达到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其次,绿色能源合作成为全球南方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向。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逐步提出,加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所拥有的技术能力,致力于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提出的对外国际产能合作,围绕着创建与提升生产能力,成为落实建设“一带一路”的抓手。作为国际产能合作新形式的绿色能源合作,日益成为中国携手拉美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方式,可以进一步成长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范例。

再次,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绿色能源合作立足于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从结构上看,中国具有绿色能源开发应用领域的生产、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电动汽车、光伏板和锂电池“新三样”产品之上,且产品具有高性价比,使得世界各国在获取绿色能源产品之时,增添了更为经济的选项。

中拉“绿色南南合作”过程中,鉴于拉方国情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分析研究。

以巴西为例,巴西自身绿色能源基础扎实。拉美国家中,巴西较早地实现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乙醇计划”以酒精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均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巴西在绿色可再生能源方面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一是巴西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总利用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根据巴西全国电力运营局2024年底公布的报告,巴西总装机容量216.093吉瓦。三是巴西电动汽车形成规模,车辆清洁能源得到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巴西等拉美国家在绿色经济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推动中拉绿色合作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需要政企研的共同努力,实现中拉绿色发展合作的互补性特征向合作机制转化。

2024年中巴建交50周年纪念之际,中巴双边关系进一步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2022年,中国商务部与巴西经济部签署《关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中国科技部批准下,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中国院校、企业等机构与巴西、古巴和秘鲁的机构于2021年联合成立“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

中国与阿根廷于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1,两国签署中阿锂矿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中国商务部也与阿根廷生产发展部签署《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与拉美的绿色发展合作,立足于拉美国家与中国的互补性。拉美的资源特性与中国在高科技、新能源方面的优势特征需要进一步转化为合作机制。实际上,中拉合作本已存在一定的基础,既可以妥善利用,加强绿色发展,也可以通过绿色发展,进一步巩固现存机制。

近日,中外专家还在巴西探路中拉美绿色发展新机遇。中新网报道,第三届“中拉绿色未来与文明互鉴国际会议”近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主题为“绿色未来与共享文明——中拉合作新机遇”,吸引了来自中国、巴西、阿根廷、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同探讨中拉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能源转型、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前景。

会议期间,专家们还围绕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公平转型、绿色金融制度创新、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拉应深化绿色发展合作,在制度设计、技术转让、绿色金融、产能对接与文化互鉴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生态挑战。

据悉,中拉将共建绿色合作智库网络,推动“中拉绿色未来与文明互鉴国际会议”机制化,下一届会议将于2026年在北京举办,持续推动中拉绿色合作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文山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