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1号”首获丰收
发布时间: 1654745327254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654745327254

日前,在中国黄海离岸120多海里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收获中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

日前,在中国黄海离岸120多海里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收获中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这是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获得丰收,探索出一种可复制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 中国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是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由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区域,分为两个部分,总面积达553.6平方公里。图为近日,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驶向“深蓝1号”,准备开展收鱼作业。青岛新闻网

近日,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驶向“深蓝1号”,准备开展收鱼作业。青岛新闻网

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在“深蓝1号”网箱旁进行收鱼作业(6月7日摄)。新华网

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驶向“深蓝1号”,准备开展收鱼作业(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图为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泽明。据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泽明回忆,“深蓝1号”并非他们当初的第一选择,在探索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许多挫折。“2017年,我们采取的是PE网箱养殖的办法,通过工程船将这些网箱托运到100多海里外。但没过多久,我们的网箱就被鲨鱼咬破了,单纯地复制近海养殖模式并未获得成功。此次事件后,我们团队意识到装备的重要性。2018年,我们发现了挪威制造的网箱,并以此为蓝本设计出‘深蓝1号’。我们原本信心满满,但接着就遇到网箱磨损的问题。直到2019年,‘深蓝1号’经过再次优化,我们才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三文鱼的深远海养殖实验”。青岛新闻网

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在“深蓝1号”网箱旁进行收鱼作业(6月7日摄)。新华网

工作人员登上“深蓝1号”准备进行收鱼作业(6月7日摄)。新华网

工作人员在播放“深蓝1号”网箱水下收鱼画面,收鱼采用吸泵捕鱼方式,通过管道将鱼吸上养殖工船(6月7日摄)。新华网

工作人员在播放“深蓝1号”网箱水下画面,网箱中大概有10万尾左右的大西洋鲑(6月7日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海域,最大的特点为拥有底层冷水资源,适宜三文鱼等高附加值冷水鱼的生长。新华网

工作人员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协助收鱼作业(6月7日摄)。新华网

6月8日,养殖工船上的工作人员展示一条收获的大西洋鲑。新华网

6月8日,养殖工船上的工作人员在摆放收获的大西洋鲑。新华网

6月8日,养殖工船上的工作人员在加工收获的大西洋鲑。新华网

养殖工船上的工作人员在摆放收获的大西洋鲑。青岛新闻网

养殖工船上的工作人员在摆放收获的大西洋鲑。预计到2025年,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总投资可达到50亿元人民币,将建成1个养殖综合管理中央平台和12个大型深水网箱,养殖水体达到170万立方米,可生产中高端鲑鳟成品鱼800万尾,年产量4万吨,带动就业岗位近万人,打造百亿级深远海产业集群。青岛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静寂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