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天主教大学孔院中方院长孙艳萍(左二)与里约天主教大学校长安德森·佩德罗索(右三)接待中国驻里约总领事田敏(左三)。受访者供图
【南美侨报记者陈妤汎报道】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是在巴西开设的第三所孔子学院,于2010年10月20日由中国国家汉办批准成立,2011年8月31日正式揭牌。2014年荣膺全球先进孔院。里约孔院曾两次获得里约州教育厅颁发的感谢状,全体教师荣获里约市议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中方院长孙艳萍也荣获里约市议会颁发的个人贡献奖。在中国驻里约总领馆和里约州议会举办的庆祝中巴建交49周年活动中,里约孔院也获得里约州副议长颁发的贡献奖。
孙艳萍介绍道,疫情后,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加强了与里约当地华人、教育机构和中资企业的合作,先后签署多项合作协议。目前开设的课程涵盖大学本科生的学分课、针对教职工和社区的继续教育课、华裔子弟的中文补习班、里约公立学校的基础中文课、中资企业的商务中文课、里约旅游警察的旅游中文课,形成了面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类型、涵盖公立与私立教育机构、收费方式灵活的全方位中文教学体系。
里约孔院的教师们在教学中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定期举办文化体验活动;制作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视频,葡语配音,中葡文字幕,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除此之外,里约孔院也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武术、中国茶艺等。孔院也会不定期邀请中国文艺团体、高校师生到访孔院,让学生们与中国文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拓宽中国文化的传播渠道。
孙艳萍指出,孔子学院强调“和而不同”的理念,注重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孔院的教师们也积极活跃地融入当地社会。她说:“我们深知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传统,因此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尊重并学习各国的优秀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友谊,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中巴建交50周年以来,两国文化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文学和音乐等领域,更扩展到了电影、时尚、教育等多个层面。孔子学院的数量也在巴西稳步提升,目前巴西已成为整个拉美地区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巴西学生选择到对方的国家留学,这不仅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也为两国的未来合作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未来,里约孔院希望稳步提升里约孔院教学规模,着力培养精通中国语言与文化的高层次人才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里约天主教大学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活动方面推陈出新,与中国访问团合作,适时举办中国民族服饰展、蜡染工艺坊等活动,以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