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记者戴萌报道】近日,巴西航天局局长马可·安东尼奥·查蒙(Marco Antonio Chamon)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巴西航天局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历程与未来规划。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研制场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合作起点:互利共赢
马可介绍说,中巴航天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和巴西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但两国都意识到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1988年,两国签署了第一份航天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巴航天合作的正式启动。
他回忆道:“当时,中国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中国。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技术发展虽然已经起步,但还没有达到现在的高度。我的同事们还经常谈到合作初期时北京的景象:满街的自行车,少有汽车。如今的北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可强调,中巴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具有独特的平衡性和互补性。他指出:“虽然巴西的航天计划相对于中国来说规模较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像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那样显著。我们选择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潜力,更是因为我们预见到这将促进巴西工业的发展。”
推动全球数据开放
马克还详细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计划(CBERS),这一项目是中巴航天合作的旗舰项目。CBERS计划的核心是开发和发射地球观测卫星,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发展和资源管理。他表示:“通过CBERS计划,巴西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进展,还在国家工业发展和数据应用方面受益匪浅。”他补充道,巴西利用这些卫星图像进行全国范围的环境监测,包括对亚马孙雨林的砍伐情况进行实时追踪。
提到中巴合作,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是开放数据政策。马可介绍说:“中巴合作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开放。通过这一政策,我们已经向全球分享了超过100万张卫星图像。这不仅有助于环境监测,还为全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他进一步解释道,开放数据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还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巴合作的这种数据开放政策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在看到中巴合作的成功后,也开始开放他们的卫星数据。”
马可强调,中巴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是开发新一代的卫星和技术。他介绍了CBERS-6卫星,这将是一颗非常先进的雷达成像卫星,与之前的光学成像卫星大为不同。此外,他还提到了正在开发中的CBERS-5卫星,这是一颗低轨大型气象卫星,将用于极端天气事件的监测。
克服挑战,打造合作典范
尽管中巴航天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也提到,两国在合作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马可指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地理距离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然而,通过双方的努力,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他强调:“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双方都展示了极大的耐心和决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持续保持沟通,确保合作项目不受影响。”
2013年,CBERS-3卫星发射失败,但在短短一年内,双方就完成了CBERS-4卫星的发射。他感慨道:“这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时刻,但也是一个展示我们合作伙伴关系坚韧性的时刻。中巴双方都展示了非凡的努力和热情。”
马可指出,中巴两国的伙伴关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典范。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航天技术的进步,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树立了榜样。
“航天领域的合作为中巴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种合作,我们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互利共赢,还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气象监测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可总结道,“我们的合作将继续为中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并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