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古文明也有龙信仰?
发布时间: 1707390572099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07390572099

除了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龙崇拜,龙的含义也千姿百态。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北京《光明日报》报道,一是美洲之龙。兴起于公元前10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的商末周初)的奥尔梅克文化被认为是印第安文化的摇篮。奥尔梅克文化中有两种原始龙:鼍龙和螭龙,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大龙和小龙。印第安人神话传说中,火龙和水龙分别代表南北二神。而中国古代神话中,北方水神是水龙共工,南方火神是火龙祝融。

在洪都拉斯西北部的科潘遗址,发掘出一尊精巧的龙头雕像,高昂的圆头鼻子和卷曲的嘴边龙须与“中国龙”很像,这被认为是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存,被称为“羽蛇神”。在传说中,羽蛇神拥有神力,能在空中自由飞翔,与中国龙相似,在玛雅文明中也与降水有关,是中美洲的重要神明。

二是印度的龙。早在中国上古时期,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就在印度这块土地上繁衍传播。在印度神话和民间传说中,Naga(那伽,龙)具有神性,能幻变为人形,有自己庞大的龙王龙女家族。目前所见印度龙的最早考古资料是公元前1世纪的壁画《龙王及其家族》。印度龙是佛法守护神和水神的象征,后来成为河、海中的龙王。随着佛教的东传,“龙王”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龙王信仰也得到迅速流传。

三是中亚的龙。在中亚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统称,两河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部,考古专家发现了中亚最早的龙,距今大约5000余年。当然,有学者认为考古发现的“中亚龙”其实只是蛇。

四是东南亚的龙。受中华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影响,在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有龙。从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东南亚龙文化属于百越文化族系,柬埔寨与中国一样,传说龙是王室的祖先。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龙凤艺术,明显具有百越文化的特征——龙的头大,有些像狮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

这种龙的形象在这一地区的建筑、服饰、雕刻,以及龙舟、龙舞和龙灯等民俗活动中随处可见。

五是朝鲜和日本龙。朝鲜很早就崇拜龙,甚至还有关于王室为龙的后裔的传说。《魏书·高句丽传》载,高句丽始祖朱蒙之母传说是河伯之女感日光而生。日本很早便有龙,从考古资料来看,日本在公元3世纪便有龙崇拜,在日本弥生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用土塑的土龙,陶器则雕刻有龙的图像。

责任编辑:晓菲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