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12人龙舟1000米直道竞速赛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举行。中新社
龙舟运动为何传承千年依然兴盛?它如何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郑承志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予以解析。他说,“我认为,龙舟运动走出去和屈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密切联系。”
郑承志表示,屈原是世界和平理事会1953年选出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作品及精神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古代百越文化的影响下,传统龙舟习俗在东南亚与日本扎根。近代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中华龙舟文化在海外传播和推广的主要力量,龙舟运动伴随华侨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作为一项独立运动项目得到广泛推广,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并将全国龙舟锦标赛冠名为“屈原杯”。随着赛事步入正轨、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迈进。
2009年9月,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作为国家保留的节庆活动项目在宜昌长期举办。依托这一节庆活动,秭归连续多年举办各类龙舟赛事,并远赴加拿大、香港地区等地参加比赛或表演,向全世界展现秭归龙舟的风采,推动龙舟运动逐步走向世界。
2005年第七届世界运动会上,龙舟首次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同年举办的东亚运动会将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龙舟运动第一次进入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此后,龙舟又成为亚洲沙滩运动会、广州亚运会等多个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这些赛事的推动下,国际龙舟联合会逐渐壮大,比赛逐年增多,规范性也逐步加强。
2007年4月27日,国际龙舟联合会成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的正式成员,龙舟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了更广阔的推广平台。
2021年,赛龙舟作为展示项目在日本的海之森水上竞技场亮相,成为中国龙舟划向奥运会的关键一步。
中国龙舟运动为何如此吸引世界的目光?
郑承志认为,中国龙舟运动之所以吸引世界目光,是因为其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共性,又有几个主要特点:
其一,龙舟竞渡历史悠久,龙舟文化影响广泛。宋代文学家陆游曾写下《归州重五》:“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唐张建封《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都生动描述了龙舟比赛动人心魄的壮观景象。
其二,龙舟彰显家国情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漂给屈原》云:“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从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声,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
2017年端午节,郑承志受邀赴台湾彰化参加屈原文化节暨龙舟赛仪式,并担任献礼官,此次活动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和欢迎。“可见,两岸同根同祖,根植于血脉中的共同精神信仰和传统文化基因是相通的。”郑承志说。
其三,龙舟运动有别于西方赛艇、皮划艇运动之处在于,龙舟是单边划行,且配有鼓手和舵手,独特的团队设计、不同的技术特点,让龙舟呈现出与赛艇完全不同的比赛场景和氛围,更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