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细节变化体现港式新生活
发布时间: 1656575402380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656575402380

6月24日,随着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临近,香港九龙的旺角、太子、深水埗等地随处可见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的横幅、海报等,喜庆气氛浓。图为深水埗街头的庆回归广告。中新社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对于在1997年出生的港青而言,他们因生于这个重要年份“感到骄傲”,同时也有着质朴的愿望:希望能够“易上楼”;而对于在工作岗位拼搏25年的港民来说也见证着香港变化:“我们在工作上从以前多使用英文,变成多说普通话”……

97年生港青:回归以来香港社会是进步的

中新社报道,1997年或以后出生的香港青年是伴随特区成立及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人。他们各自经历着不同的人生,而今或初入社会,或仍在求学,相同的是均为特区未来的主人。

出生于1997年、现于出入口贸易公司担任投资总监助理的黄绮霖是位土生土长的香港姑娘。“我在这个重要年份出生,感到十分骄傲。”黄绮霖说,因为回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过往的回归纪念日,她总会在家与家人通过电视共同观看升旗仪式。

大一时,黄绮霖参加北京交流团,这是她首次踏足内地,自此积极加入青年组织,参与青年工作和社会服务。大三时,香港发生“修例风波”,她为有同学受偏颇言论影响,感到非常伤心和难过。“我们要记住‘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黄绮霖说。

同样出生于1997年,但中学毕业后就踏入社会工作的钟楚舜是位工作时间较为自由的快递员。

回归纪念日于他而言是一个庆祝的日子,不过往年的这一天,他大多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这两年夏天戴着口罩在外派送物件,他感到工作辛苦,每天都会因为出汗而换三四个口罩。对于这份工作,他说,受到客人礼貌对待“就很好”。

“香港回归以来整体社会是有进步的。”在钟楚舜眼中,他所在的物流运输行业未来的发展向好,随着网购的兴起,食材和日用品抵港后,分发到家的运送需求始终都在。

新冠疫情下,钟楚舜曾试过客人所住大厦正接受“强检”,因而无法将货送到的情况。他希望疫情早点散去,让港人有机会外出旅行放松身心。更长久地,他期望打工仔的工资能追上通胀,以及港人能够“易上楼(易买房)”。

出生于2002年的李兆浚是位正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求学的在校生。“回归25周年意义重大、极具纪念性和代表性。”回港过暑假的他准备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观庆回归的图片展览。

通过学习历史,李兆浚认为回归后港人的话语权和参政议政的机会均有所增加。“这是政治上一种很大的转变。”他说,港人的意见可以被尊重和被接纳。同时他观察到,香港在回归后很多新的基建拔地而起。仍在“象牙塔”的他,寄语同龄人多了解内地发展,未来用自身的专业贡献香港、服务国家。

“工作上从多说英文到多说普通话”

“25年来,香港的变化很大,与内地的联系更紧密了。对我而言,工作时普通话说得多了,也去了很多内地城市旅游,了解内地越来越多了。”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市民王志勇近日说。

王志勇是一名资讯科技(IT)行业从业员,1997年入行,从销售岗位做起,经过努力拼搏25年,如今已成为管理者,并在工作中体验香港的变化。

回想起刚投身工作时,他说:“我并非读IT出身,当时寄出十几份简历,只得一份获得面试机会,最后幸运地应聘成功,3年后便升职为‘小组长’。”不过他并未停止进修的步伐,而是借助业余时间报读新的资讯技术课程,充实自己。

“近年来,许多中资企业到香港来开设分公司,我们在工作上从以前多使用英文,变成多说普通话了。我很庆幸自己曾学习普通话,能够和大中华区的客户交流做生意。”谈起了香港营商环境的变化时他说:“香港IT行业以前比较国际化,如今内地对香港的支持也越来越多了,这对香港来说是很好的变化。”

和许多勤劳的香港人一样,王志勇依靠着工作上的努力,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水平。2010年,他们从原来的小房子搬到小区里另一套较大的房子。近年来,他们也经常到内地去看看,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们去旅游、品尝美食,未来也会多去几个地方”。

香港有不少特色小店,往往也承载着普通市民奋斗的故事。

在九龙新蒲岗,有一家远近驰名的小食店“629鸡蛋仔”,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前来光顾。店主新哥此前称,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到内地工作,之后才回到香港谋生,先后开设过漫画租售店和茶餐厅,而“629鸡蛋仔”于2013年才开张,店铺名称的数字是他的生日。

对内地和香港两地都有深厚感情的新哥,曾在今年制作感谢卡赠予内地援港抗疫的医护人员。他说:“这些医护人员帮助香港抗疫,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便做些小事情表达心意。”

新哥每天上午11时30分便来到店铺准备开店,为街坊制作本土美食鸡蛋仔和格仔饼。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他说:“每一个小市民追求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安居乐业。”

港警改用中式步操警长:展现自信

“向右看!”浑厚有力的普通话口令声起,工作日的清晨,香港警察学院的操场上已经聚集不少学员。身著绿色制服的学员将手中长枪向前击出,枪柄抵在侧腰间,脚背绷直向前踢起,随即脚掌触地,皮鞋击地声铿锵有力。

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回归25年,香港警队将在7月1日回归纪念日,全面采用中式步操。近日,位于黄竹坑的警察学院里,学员仍在认真练习,为各典礼仪式做最充分准备。

1997年出生的陈学员,从小立志做警察。刚训练完,陈学员衣服微湿,眼神坚毅,年纪轻轻,他对中式步操有着国家的自豪感。

“我今年25岁,在2021年的12月加入警队,可以做一个警察是我从小的志愿,因为警察的工作十分有使命感,而且可以维护法纪,警队全面转用中式步操可以更加体会到我们的国家观念,还有彰显民族情感。”

步操是纪律部队训练纪律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一环,在香港回归初期,社会并无声音要求纪律部队改为中式步操,纪律部队也多沿用港式步操的方式;香港回归25年,直至去年初,各大纪律部队才逐步引入中式步操。

中式步操与港式步操有明显区别,在以中式步操齐步走行进时,需摆臂至腰间位置,非摆至肩平位置;立定和转体的时候,无需用力跺脚,而是挺拔身子,双手紧扣腿两侧,脚步击地,每个动作铿锵有力,更具威严气势。

香港警察学院操练及枪械训练警长陈伟航称,“中式步操讲究每一个细节,我认为当中最为重要就是站姿,因为所有中式步操的动作都是基于正确的站姿,除了要求挺胸收腹,也要展示出一份自信,还有坚毅的精神。”

初时由港式步操转为中式步操时,陈伟航记得最关键的是,步操训练是一种肌肉记忆,要不断努力去练习和适应。

为了学习中式步操,去年3月第一批警队步操教官已经完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培训的中式步操训练,他们也将所学传递给每一批学员。

在训练学员的时候,教官会用绳拉起直线量度各个动作的整齐度,摆擘的幅度、枪枝的位置、脚掌和地面的高度都有严格标准。

六人一排排开,双手收至腰带位置,腿向前伸出,绷直脚背,“一、二、一”随著口号换腿踢前,连一番动作干净利落,侧面看去整齐划一。

据香港凤凰卫视报道,“正步”是中式步操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脚背绷直向前踢起,脚掌跺地铿锵有力。做出完美动作是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但纪律部队人员选择坚持。

有教官认为,这是用实际行动融入国家发展的最佳表现,也是对殖民过往的断绝。

香港警队曾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首次向市民展示中式步操动作。

一年来,香港警队也在中式步操上精益求精,去年10月开始,所有新入职的警务人员,必须接受中式步操训练,由今年7月1日起警队全面转用中式步操,除了各典礼仪式及结业会操外,各级人员日常亦须遵守敬礼等中式步操礼仪。

“忠诚勇毅,心系社会”香港回归25年来,尽管香港警队的口号改变了,步操也产生变化,不变的是他们维护法纪、保护市民的使命感。

从“Yes Sir”到“是的,长官”,从英式步操到全面推行中式步操,香港纪律部队采用中式礼仪展现军威,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铿锵有力的步伐充分展现了纪律部队不断追求进步的坚定决心,也表现出对国家的归属感。

责任编辑:程梓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