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名为“同心”,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牌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中新网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展现体育精神的舞台,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无论是会徽“中国印”、奥运火炬的祥云图案,还是开闭幕式,都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无数中国风元素让人眼前一亮。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是一个文化交流、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契机。北京冬奥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吉祥物、会徽和体育图标,到三个赛区的冬奥会场馆,以及火炬、奖牌,所有的设计细节都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让全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图标:结合汉字与滑雪英姿而成
2020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体育图标共30个,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
综合新浪体育、网易体育报道,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既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理念和愿景。图标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东方,代表着热情和希望,也为即将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烘托出喜庆气氛。
而四年前就发布的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一个采用中国国宝的熊猫形象,一个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灯笼形象,还结合了中国的剪纸艺术。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则源于有“中华第一灯”美誉的西汉长信宫灯。在古汉语中,“长信”有永恒的信念之意,代表了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与向往。传统韵味之外,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还具有现代感。环绕在火种灯顶部的红色丝带,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银色金属与晶莹剔透的玻璃,表达了民族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
火炬:交接时巧妙设计代表世界相融愿景
2021年2月4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问世。
新华社报道,“飞扬”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
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火炬交接时,两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如两只手相握,代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会愿景。北京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交融。
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为金色与银色,寓意辉煌与梦想。
“现在的方案应该说是集中了多领域的智慧和科技,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北京‘庄重、典雅、大气、开放’的城市特点,并融入‘双奥城市元素’。”火炬外观设计评审会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说。
奖牌:从“金镶玉”到“同心圆玉璧”一脉相承
2021年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呈现在公众眼前——赛会奖牌历来是冬奥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奖牌设计既要体现举办国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也凝聚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精彩创意。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奖牌牌体,这一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Beijing2022)字样。圆环做“打凹”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层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冬奥会特征,祥云纹传达吉祥寓意。
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奖牌盒以大漆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既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的理念。
场馆命名:冰丝带、雪游龙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
从会徽、吉祥物,到火炬、奖牌,北京冬奥会的每个环节、每一元素,无不融入了中华文化意境,承载着中华文化内涵。冬奥场馆也与此一脉相承,冰丝带、雪游龙……这些亲密而贴切的昵称,不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拉进了大众与冰雪运动的距离。
中新网报道,既然是冰雪运动,冰和雪都必不可少,围绕冬奥场馆的昵称也自然而然形成两个亲密的“家族”。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别称早已家喻户晓,场馆外墙那22道形如丝带的玻璃装饰条,令其成为北京冬奥的标志性建筑。“冰丝带”不仅外观造型别致精美,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丝国”是中国汉代时别称之一,“冰丝带”之名,可谓串联古今。
与“冰丝带”相呼应,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摇身一变,“冰立方”由此而生。即将成为双奥场馆的“冰立方”,是世界上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
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邻居”,国家体育馆也是“冰家族”的一员。2021年8月,国家体育馆面向全球征集昵称,最终“冰之帆”脱颖而出。站在奥林匹克塔上瞭望,国家体育馆犹如一艘巨型帆船。面向北京冬奥会,这艘帆船再次起航。
在五棵松体育馆东南侧,新建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夺人眼球。这里仿佛被无数片飘落的雪花包裹,“冰菱花”的昵称由此而来。
与“冰菱花”相隔不远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作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比赛场馆,被称作“水晶鞋”的它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来它又有了一个更写意的新名字——“雪飞天”。
在延庆赛区,“雪游龙”和“雪飞燕”之名,均传承古代传说。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以中华文化图腾“龙”为创意,整条赛道宛如游龙盘踞山间。“飞燕”被视为吉祥之鸟,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山顶平台出发,一眼望去就像燕子展翅欲飞,因此“雪飞燕”也承载着吉祥之意。
在张家口赛区,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令人叹为观止。不同于往届冬奥会跳台滑雪赛道依山就势堆土成型,“雪如意”赛道架设在山谷之内,在降低昂贵防风设施使用量的同时,还能于起点处远眺明长城遗迹。
“雪如意”顶部,连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等多个奥运场馆的高架人行通道,被形象唤作“冰玉环”。“雪如意”牵手“冰玉环”,将中国之美传向世界。
(编辑: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