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神话里,流传着一个关于蛇的神话人物——羽蛇神库库尔坎。它通常被描绘为一条长满羽毛的蛇。最早见于奥尔梅克文明(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羽蛇神是福泽一方的神兽,在玛雅人心目中,它能带来雨季,是一个与播种丰收、五谷丰登有关的神祇,因此它又被称作是“农夫的福音”。
羽蛇神像石雕,当中小方框的图案是象形文字。
(本链接图片均为网络图片)
在现今留存最大的玛雅古城奇岑伊扎中,以羽蛇神库库尔坎命名的金字塔。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中,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是造人之神,华夏孕育之母。传说他们二人通婚,繁衍了人类。在众多考古挖掘出的文物中,都有对这段故事的艺术体现。
《伏羲女娲图》,又名“人首蛇身图”。1965年于新疆阿斯塔那出土。
创作于晋唐时期的《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女娲上身相拥,侧面相觑,腰间的短裙下,蛇尾状的下身以螺旋结构盘旋相缠。代表了阴阳相对、生生不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既是人蛇强大力量合一的象征,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表现出人们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祈愿。
《列子》曰:“女娲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生而有大圣之德。”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
东汉崖墓石棺伏羲女娲画像拓片。
在印度,弄蛇术(街头耍蛇)是一种流传千百年的古老行业。因为在虔诚的印度教徒眼中,蛇并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它常与智慧和神秘力量相关联。弄蛇者会带着一个放有蛇类的篮子,通过吹奏乐器(笛)而令蛇类作出各种特殊的反应。事实上,蛇类没有外耳,尽管它们长有内耳,但不会受到音乐的影响。
如今,印度政府为了保护野生蛇类,决定停止国内的街头弄蛇表演业。
印度街头耍蛇表演。
古埃及人尊崇蛇为君主的守护神。金字塔铭文所述:地神盖伯将眼镜蛇授予法老,以此表明他是埃及王位的合法拥有者。法老头饰或者王冠上的眼镜蛇女神瓦泽特,凭借超强的毁灭力量来保护君主的象征,也是法老统治宇宙权力的神圣标识。在法老的陵墓中,蛇的形象时常出现,寓意着在前往来世的旅程上守护国王。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金面具,上饰有眼镜蛇和秃鹫。
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又称蛇杖,是一根有蛇缠绕的木杖,在今天的欧洲是药学的象征,也是对古希腊愈合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纪念。传说,阿斯克勒庇俄斯为治病救人陷入沉思时,一条毒蛇盘上他的手杖。他把蛇杀死的同时,另一条毒蛇口衔药草而来,使刚刚死掉的毒蛇起死回生,阿斯克勒庇俄斯顿悟。从此他行医人间,不但带着手杖,而且手杖上总是盘绕着一条蛇。
阿斯克勒庇俄斯雕像。
蛇类因每年蜕皮的习性,向来被认为是恢复和更新的过程。这一象征也用于医疗行业,如今,蛇杖不仅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识上,全球各国的医药机构、科研学术单位里也常能看到蛇杖符号。
世界卫生组织标识。
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众所周知。在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圣经》中,象征魔鬼撒旦的蛇引诱了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导致了人类堕落的原罪。因此,蛇象征着邪恶、罪恶以及对上帝的背叛。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丢勒于1504年创作的版画《亚当与夏娃》。
衔尾蛇(乌洛波洛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神话符号之一,大致形象为一条蛇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结果形成一个圆环。符号中的蛇形生物,经常出现在阿兹特克文明(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中东地区及其它古老地区的神话里。
以往著述及雕塑中的衔尾蛇形象
柏拉图形容衔尾蛇为一头在自我吞食状态的宇宙始祖生物,是不死身,并拥有完美的生物结构。
在古埃及神话中,衔尾蛇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和永恒,也是数字0(零)的由来。零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循环往复。而在哲学中,零则常被看作是一种不存在的状态,与“无”和“空”等概念紧密相关,代表着一种虚无和超越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也是无穷符号的由来。
在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一位长有蛇发的女妖,任何看到她双眼的生命都会立即变成石头。
瑞士象征主义画家阿诺德·勃克林作品《美杜莎》(1878年)。
美杜莎的形象在雕塑和绘画中广泛出现,象征着恐惧和诅咒。传说中美杜莎被英雄珀尔修斯斩杀后,其头颅被献给了雅典娜并镶嵌在雅典娜的神盾中。
珀尔修斯斩杀美杜莎雕塑。